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bwin必赢 >> 学院动态 >> 必赢官网 >> 正文
【厦大嘉庚建筑的源流与传承】爱国兴学嘉庚志 中西合璧建筑魂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3日 18:56 点击数:

【开栏的话】

芙蓉湖畔,凤凰木下,上弦场边,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嘉庚楼群……一座座嘉庚建筑的独特形态和空间特征,凝结了陈嘉庚先生的非凡智慧,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有机融合,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厦大嘉庚建筑见证了厦门大学百余年辉煌办学历程和深厚人文底蕴,在中国高等学校校园建筑中独树一帜,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典范之一。

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党委宣传部联合bwin必赢推出“厦大嘉庚建筑的源流与传承”主题系列图文,通过对“三校区一分校”嘉庚建筑的全景呈现,对建设脉络的客观描述,立体展现嘉庚建筑背后所承载着的丰厚历史积淀和深刻文化内涵,阐扬嘉庚先生创校办学的家国情怀、无私大爱,展现一代代厦大人弘扬嘉庚精神、争创世界一流的良好精神面貌。

爱国兴学嘉庚志 中西合璧建筑魂

东南海滨、鹭岛之上,坐落着一座百年高等学府——厦门大学。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这里不仅有着旖旎的山海风光和鲜明的人文特色,更有着一座座穿“西装”、戴“斗笠”,承载着深厚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的特色建筑——厦大嘉庚建筑。它们博采中西古今建筑文化之众长,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错落有致地矗立在菁菁厦园里。

厦大嘉庚建筑展现了陈嘉庚先生的远见卓识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见证了南方之强的百余年辉煌办学历程和建设者的奋斗足迹。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厦大嘉庚建筑,感受那百年建筑的风华岁月,感悟闪耀着时代光辉的嘉庚精神。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全景图

爱国兴学,嘉庚建筑的底色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环境复杂。面对严峻的内忧外患,教育成为了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关键。陈嘉庚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将对教育的执着和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致力于创办一所能够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大学。

1921年,陈嘉庚倾资创办厦门大学,除了为祖国培养人才以外,还想让广大华侨青年有一个升学深造的机会。他选择厦门作为建校的地点,并不是因为他自己是厦门人,而是因为历史上,厦门是华侨出入的重要港口,在地理上“若合浙江广东沿海而言,则堪称为最中心的地位”,“又若大而言之,合南洋祖国,则更为中心的中心。”他着眼于大学长远发展,认为校址必须“地场广大”,经过实地踏看,终于选定五老峰下民族英雄郑成功演武场遗址为校址,“其地面积二百余亩,下系沙质,雨季不湿,平坦坚实,风光秀丽,环境清静,却是办学的好地方”。20世纪80年代,思明校区“西自许家村,东至胡里山炮台,北自五老山,南至海边,统计面积约二千余亩”。当时,陈嘉庚满怀信心地说:“教育事业原无此境,以吾闽及南洋华侨人民之众,将来发展无量,百年树人基本伟大,更不待言!”

陈嘉庚视察厦门大学校址

厦门大学的选址和规划充分地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远见,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陈嘉庚先生在校园规划上展现了他的前瞻性和对教育环境的深刻理解,他坚持建设广阔和开放的校园,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在建筑风格上,他融合了闽南传统建筑的元素和西方建筑的技术,兼具美观大方和坚固实用,建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嘉庚建筑群。

1984年7月,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先生在《卓越的建筑家——陈嘉庚先生》首次提出了“嘉庚风格”的概念。如今,嘉庚风格建筑在近代建筑历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陈嘉庚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的思想与艺术境界里是乡与国”,爱国兴学也成为了嘉庚建筑最鲜亮的底色。

融通中西,嘉庚建筑的特色

嘉庚建筑,是陈嘉庚个人审美品位与当地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而达成的中西文化结合的成功范例。陈嘉庚虽然不是专业建筑师,但是他选址与规划、设计与监造的集美学村、厦门大学校园建筑,美观大方、典雅庄重、坚固科学、经济实用,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被称为“嘉庚建筑”,享誉海内外。

厦门大学上弦场建南楼群

厦大嘉庚建筑,由众多不同年代兴建的具有“嘉庚建筑”风格的建筑精品组成,主要分布于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及马来西亚分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校园建筑文化特点。在创校伊始,陈嘉庚先生就以节约、适用、美观及现实与长远紧密结合的思想,指导厦大校舍建设,“一字型”布局的巧妙构思,“一主四从”组团的磅礴气势都对后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20世纪20年代建设的群贤楼群,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建南楼群和芙蓉楼群等,都是嘉庚建筑理念的一脉相承。这些建筑群都是“中西合璧”的经典,楼群皆以“一主四从”一字摆开,主楼以中式风格为主,从楼以西式风格为主,既有传统闽南红砖的民居特征,又有明显的西洋风格特点。

1、一主四从,建筑布局的和谐乐章

最初的校园规划和设计绘图工作,是由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邓萃英介绍的美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茂旦洋行来承包。当时茂旦洋行的美国设计师墨菲在设计校舍时,把校舍排列布置成“品”字形,此布局将空间分割零碎,占地甚费,不仅建设时间长,而且工料费用很高,过于浪费。陈嘉庚并不满意,他所虑周密长远,认为“一”字形布局更畅通无阻,宜给学生做运动场,况且“将来市民数百万人,亦需用厦大操场,故愈广愈妙”。出于尽量保留这一片平坦场地的考虑,陈嘉庚果断将校舍尽量移至演武场北侧边缘,并把校舍建成“一”字形布局。

墨菲设计的原方案:厦门大学平面全图“品”与“口”形的包围布局

更改方案后,1937年厦门大学主要校舍平面图

群贤楼群是厦大建校之初最早建设的一组建筑群,寓意“群贤毕至”,作为学校首批校舍。该楼群以广阔的演武场为中心,五幢楼呈“一”字形排列,居中的群贤楼为主楼,与同安、集美、映雪、囊萤楼以四条廊道加以勾连,形成了厦门大学最早的“一主四从”建筑楼群。这“一”字形建筑巧妙地融入了自然地形之中,与背靠的五老峰、前临的厦门港和更远的太武山,形成四条平行线,阵势阔大而有序。1950年代建造的建南楼群、芙蓉楼群均遵循“一主四从”的布局。

群贤楼群历史照片、彩画

今日的群贤楼群

迈入21世纪,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为建设一流校园提供保障,由厦门大学建筑系设计的嘉庚楼群于2001年落成。该楼群坐落于思明校区校园中心,并面向嘉庚广场、芙蓉湖,沿南北向呈线性展开。而后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的建设,始终延续着“一主四从”的轴线对称布局的形式,同时在传统中有创新,在创新中有继承,让嘉庚风格建筑绽放新时代光芒。

2、中西合璧,嘉庚风格的艺术交融

在“现代建筑思潮”影响下建造起来的厦门大学嘉庚建筑,“中西合璧”是其最基本的,也是最显著的风貌特征,这些建筑在设计上巧妙地将西方建筑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相结合。嘉庚建筑的典型风貌是“穿西装,戴斗笠”,即屋顶采用闽南“皇宫起”大屋顶做法,而屋身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建筑主体采用西式设计,如柱廊、拱门和圆顶,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嘉庚建筑的屋面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群贤楼。首先,群贤楼主楼三层重檐歇山顶、翼楼二层歇山顶建筑,闽南传统民居的“三川脊”大屋顶,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正脊均为燕尾脊,嵌砌花格,灰塑兽纹,并用不同花饰的抹灰边条,增添屋脊曲线和起翘的造型之美。戗脊尾端施以灰塑彩绘卷草高高扬起,尤其是垂脊牌头的燕尾造型,在双坡屋顶上舒展对立,与正脊构成六个燕尾,这种追求对称为佳的创建,给人以别样美的视觉感受。

其次,嘉庚建筑的屋身没有采用中式“墙倒屋不塌”的梁柱式结构体系,而是采用“墙壁不只作间隔之用,同时承受上部屋顶重量”的建筑构造。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实砌墙体,在装饰及美化上有着突出表现。墙面以及门窗柱、墙柱,呈现浓烈的“西风”气派。建筑墙角以花岗岩作隅石,将西方隅石的做法和闽南当地的砖石文化相结合,创意十足地应用在芙蓉楼群、建南楼群等建筑上。

3、勤俭建校,经济适用的建造理念

陈嘉庚在校舍建设中自始至终倡导“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的“经济实用建造”理念。厦门大学创办时,有留学美国者力劝陈嘉庚“如洋人之做法,聘洋人办理”,“意如能建一座洋人之主张,胜我现下建此五座不坚之华工屋也”。陈嘉庚在福州参观了协和大学美国工程师建的备用宿舍后,认为“洋建筑”存在费用太大、工期太长、效果不彰的缺点,曾嘱林文庆校长“万万不可轻听外言”而“取极坚固可耐百世不坏之旨”。

回顾过去,建筑之经济、实用的评判,是以洋工程师设计得是否“实用”、洋建筑材料应用得是否“经济”为标准的,但归根结底,“财力”才是首要的考量,“厦大之屋,宜以草创将事,能耐至二十年,许时厦大不患贫矣,尽可拆卸,改作较之洋灰或更美妙无比。况现建之料,虽历百年亦不至倒坏耳。总言之,贫人当自认贫,贫而勤俭,终不久贫。愿我厦大诸先生鉴谅。”陈嘉庚先生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其实事求是、量入为出的作风令人敬佩。

上世纪50年代芙蓉楼群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他这一理念,其采用外廊式结构,利于通风采光,能为学生和教职员创造“住得更好、更卫生”的良好学习生活条件。

厦门大学芙蓉楼群(图为芙蓉第二)

砖柱拱券、绿色葫芦瓶 精工细作花砖柱廊

赓续嘉庚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百年南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厦大嘉庚建筑也经历了创校初期的艰难、抗战时期的烽火、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辉煌。

1921年5月9日是陈嘉庚先生特地选的奠基日,因为5月9日是“国耻日”——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政府被迫签订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条款,各地掀起大规模反日爱国运动。在这一天开工意在表达教育兴国的决心,同时也以此来鞭笞师生勿忘国耻、发愤学习,报效祖国。1938年5月11日,厦门沦陷。在日寇的猛烈炮击下,厦门大学遭受严重破坏。生物院、化学院、兼爱楼、笃行楼和白城山七座住宅楼被摧毁,博学楼、映雪楼遭受破坏,也波及群贤、集美、同安、囊萤四座楼,其他房屋及设施悉数夷为平地。直至1946年2月,在时任校长汪德耀主持下,校园建筑的新建和复建工作得以启动。

1950年9月起,陈嘉庚定居集美,他把新加坡剩余企业房产的拍卖所得约八百万元和女婿李光前先生捐助的六百万元,全部投入到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建设,建造了厦门大学建南楼群和芙蓉楼群等建筑。陈嘉庚不顾自己年近80岁高龄,亲力亲为,经常拄着手杖亲自到工地督建,数年如一日,完成了嘉庚建筑的经典之作——建南楼群和芙蓉楼群。

2000年前后,全国兴起了高校合并潮,但厦门大学依然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谋划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思明校区,学校扩大了校区用地,建造一批以嘉庚楼群为代表的新建筑,大大拓展了办学空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与此同时,为落实国家“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的战略需要,2001年4月动工建设的漳州校区充分借鉴思明校区的人文环境特点,尊重传统并延续嘉庚建筑特色,打造了文化、校风、环境一脉相承的“同一校园”,进一步凝聚厦大新校区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08年7月,为加快推进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大部署和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学科布局,厦门大学开始规划翔安校区。校区以山水布置校园整体格局,沿用嘉庚建筑风格,在传承与创新中力求传形、传神,做到“神形兼备”,校园建筑设计大气实用,既传承嘉庚建筑的风格又体现现代建筑的优点,并且与思明校区和漳州校区隔海相望,共同形成了“校在海上,海在校中”的独特格局。

2021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项目入选2020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作为厦门大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和一流大学的前沿战略支点,马来西亚分校开辟了中国高校走出国门办学的先河,在建设规划理念上体现出校主陈嘉庚先生百年前倾资创办厦大的精神和厦大一脉相承的校园建设思想,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筑风格。

思明校区嘉庚楼群

漳州校区嘉庚楼群

翔安校区嘉庚楼群

马来西亚分校嘉庚楼群

在厦门大学“三校区一分校”中,不同时期的“既复古又现代”的校园建筑丰富和发展了嘉庚风格,同时引领区域建筑文化和社会进步,统筹发展,和谐统一。不少已有百年历史的嘉庚建筑,如今仍然被用作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陪着师生们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一直以来,嘉庚建筑群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06年,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与集美学村一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6年,厦门大学早期建筑入选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厦大嘉庚建筑,见证了厦门大学的百余年办学历程,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厚的历史底蕴。除了延续作为教学空间的作用外,今天的嘉庚建筑也承载着作为弘扬嘉庚精神主要阵地的功能。早在林文庆任私立厦门大学校长时期,就提出要以“嘉庚精神”办好厦门大学。

2014年10月,在陈嘉庚诞辰1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中阐释了“嘉庚精神”的科学内涵,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并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时至今日,厦大嘉庚建筑在一代代厦大人守护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嘉庚建筑所彰显的嘉庚精神也在赓续中激励着每一位厦大人,在新百年的征程上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造中国高等教育东南中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出品:党委宣传部 bwin必赢

整理人/郑建斌、吴晓雯、王星月

图片来源/《厦大百年校园建筑》、王星月、赵晴晴、李子晴、许可

【参考资料】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福建省政协合编:《回忆陈嘉庚》,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

[2]陈从周编著:《春苔集》,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

[3]张宗云、王金福、傅柒生编:《福建文化遗产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4]张建霖著:《厦门大学百年建筑》,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5]陈支平主编:《厦门大学百年校史1921-2021年》,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6]庄景辉:《厦门大学嘉庚建筑》,厦门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7]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丛书主编;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本卷编著:《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第1卷》,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8]王绍森,杨华刚,王长庆等:《基于文化层次分析的地域建筑创作及其“原型—现行”表达——以厦门大学嘉庚楼群为例》,《新建筑》2023第1期。

Top